
叢姓的來源,姓叢的起源
叢姓出自姒姓。唐堯時期,封鯀于崇,故地在今陜西戶縣東,謂之崇伯,為大禹之父親。虞舜殺鯀于羽山,以其國更封其他的諸侯,遷其國于河南嵩山、登封一帶。至商末仍有崇侯國,周文王時滅之,子孫退居上庸,即今湖北竹山,以國名為氏有崇氏在唐堯時期,堯部落曾討伐過崇、枝、胥、敖四國,這四國均為姒姓。崇國的后代分離出叢氏,以崇之音改為叢氏。這是一支歷史十分悠久的古老姓氏。姒姓叢氏的后裔不顯,基本沒有什么記錄。
外族融入
叢姓同其他姓氏一樣,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中互有基因的流動。西漢時,漢匈奴休居王之太子金日磾之后,一支東遷叢家峴,故地在今山東文登境,遂改金氏為叢氏,并稱漢人。這支叢姓發展很快,成為漢朝以后叢姓中最主要的一支,明朝山東文登的叢氏更成為當地望族當今,在北方的滿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中也有叢姓。
分布與遷移
明朝時期,叢姓人口不足1萬,主要分布于江蘇山東、河北等地。叢姓主要向北遷徙。
當代叢姓人口大約有36萬,約占全國人口的0.027%,排在全國第二百四十四位。主要分布于山東、遼寧、黑龍江三省,大約集中了叢姓總人口的66.5%;其次分布于吉林、內蒙古、江蘇、河北,這四省區集中了叢姓總人口的27.9%。山東是當代叢姓第一大省,大約占叢姓總人口的26.2%。
郡望與堂號
郡望和堂號:叢姓的郡望是許昌郡。許昌,三國魏置縣,故城在今河南許昌西南。據說叢姓先人叢鐇為許昌人,官滁州刺史,許昌遂成為叢姓的郡望。叢姓以優老、錫羨、豐遠、攜雪為其堂號。“錫羨”堂號典出明朝叢蘭。叢蘭,山東文登人,累官至南京工部尚書。其家族自西漢至明朝,經歷晉、隋、唐、宋、金、元,由金氏改叢氏,世脈流長。錫羨取賜福之諧音錫福,人人羨慕敬仰之意,遂以“錫羨”為其堂號。
宗族先賢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叢姓歷代名人4名,占總名人數的0.0088%。叢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0033%。
歷史上叢姓重要人物:明朝書法家叢叔模,安肅知縣叢思湯,孝子叢春,弘治進士、南京工部尚書叢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