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晁姓的來源 姓晁的起源
晁姓的起源有兩支均為姬姓。
春秋時周景王之子王子朝之后,本姓朝,后改為晁。春秋時衛大夫史朝之后,其孫以其字為氏。
分布與遷移
宋朝時期,晁姓人口旺盛,主要分布于山東。
明朝時期,晁姓人口銳減,主要分布于河南、河北。
當代晁姓人口有14.6萬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.011%,排在全國第三百二十八位。河南為當代晁姓第一大省,占晁姓總人口的27.7%。山東、陜西、江蘇是次分布區,這三省大約集中了晁姓總人口的40.1%。
郡望與堂號
晁姓的郡望為京兆、潁川。晁姓以智囊、學書為其堂號。“智囊”“學書”堂號均典出西漢晁錯。漢文帝時,晁錯任太學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學《尚書》。后為太子家令,深得太子即景帝的信任,人稱其為“智囊”。景帝即位,任晁錯為御史大夫。
宗族先賢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人顯姓歷代名人35名,占總名人數的0.077%,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八十九位。晁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13%,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:晁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.005%;晁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03%,并列排在第二百五十位。
歷史上著名晁姓人物:西漢政論家、御史大夫晁錯;南北朝北魏太史令、中書侍郎晁崇;北宋太平興國進士、工部尚書、集賢院學士晁迥,元豐進士、徽猷閣待制晁說之,元豐進士、文學家、達泗二州知州晁補之,興元府知府晁昭武;南宋紹興進士、朝奉大夫晁公遡;明朝翰林庶吉士晁東吳。